問:箱式變電站名稱沿革及發展歷史是怎樣的?答:箱式變電站在我國已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。現在我國箱變的生產廠已有數百家,全國年產量已達上萬臺。箱式變電站已成為我國城市電網建設和改造的一種重要裝備。隨著箱式變電站數量和品種的發展,其名稱也在變化和發展。近年來在有些刊物和網站上的文章,錯誤地將預裝式變電站和美式箱變之間劃上了等號,所以有必要將箱式變電站名稱產生、變化、發展情況作一介紹,將有助于箱式變電站在我國的正確應用和進一步發展。 箱式變電站是60年代首先從國外發展起來的。從產品結構來分可分歐洲式和美國式兩種。當時在德國Siemens公司英文名為Packaged Substation(箱式變電站),AEG公司英文名為Factory-Assembled Substation(工廠組裝式變電站)、Kiosk Outdoor Type Substation(亭子式戶外變電站);在法國MG公司英文名為HV/LV Distribution Factory-Built Assemblies(工廠組裝式高/低壓配電裝置),Prefabricated Outdoor Transformer Substation(預裝式戶外變電站),在Alsthom公司英文名為Compact Substation(緊湊型變電站);在美國GE、HI、WII、COOPER、ABB等公司英文名都為美國ANSI國家標準,所以名為Pad-Mounted Transformer(落地式變壓器)。 1995年IEC 1330標準將箱式變電站正式定名為高壓/低壓預裝式變電站(Highvoltage/Low-Voltage Prefabricated Substation)。西歐各國國內市場有限,很重視國外市場,所以產品除了按本國標準生產外,一般也參照IEC標準,逐漸向IEC標準靠攏。美國是一個大國,國內市場就很大,再加上北美長期以來是美國產品的勢力范圍,所以其產品僅按美國ANSI國家標準(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ritute)生產。ANSI標準與IEC標準差距也較大,美國自1987年至今,仍沿用原名稱。 我國箱變是在70年代末首先從歐洲引進而發展起來的,最早的名稱為箱式變電站,以后又稱組合(裝)式變電站的,也有稱戶外成套變電站的,到90年代初又從美國引進了箱式變電站。由于歐洲的箱變和美國的箱變結構不同,為了區分,從而產生了“歐式箱變”和“美式箱變”的名稱。 |